1、据测算,我国农产品加工占农业比重每增加0.1个百分点,就可带动230万人就业,农民人均增收193元;第五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。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700美元,饮食和生活需求多样化、方便化、营养化、安全化和个性化等新特点,要求农产品加工业与之适应,并起到引导与刺激消费的作用。
2、三)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目前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2%。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,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85%以上,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。(四)空间布局更趋合理。
3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: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,发展高产、优质、高效的农业产业。这包括发展特色农产品、绿色农产品、有机农产品等,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。 推进农业现代化:发展现代农业,提高农业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,降低农业生产成本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。
1、智慧农业最核心特征就是拥有一个以智能数据为中心的服务平台。通过云计算、传感网等多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,可使信息收集更完备、信息感知更透彻、数据资源更集中,从而使农业信息更广泛地互通和达到更智能化的控制,使农业生产更具有智慧性。
2、智慧农业至少具备高精准性、高效率性、可追溯性、可复制性四个特点。一般来说,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,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,使传统农业更具有“智慧”。
3、智慧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产业链大大延伸,形成了农业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相结合的产业体系,成为一个相对复杂的经济体系。其中,智慧农业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、仪器和物联网为智慧农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。
4、监控功能系统:根据无线网络获取的植物生长环境信息,如监测土壤水分、土壤温度、空气温度、空气湿度、光照强度、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。其它参数也可以选配,如土壤中的PH值、电导率等等。
1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,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:①以市场为导向,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;②加快技术创新,发挥比较优势,培育特色产业;③以关联产业、互补产业为依托,延伸产业链条,发展集群经济;④加快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设,推动循环经济发展。
2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农民利益需求的重要举措。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城乡融合,我们需要明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原则和实施策略。首要原则是因地制宜,根据各地独特的自然条件、经济特点和历史背景,选择适合的主导产业和产品,构建优势互补、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,避免低水平重复,有效利用资源。
3、【篇一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xx年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20xx年6月1日早,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,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,现报告如下: 基本情况 辣椒生产 20xx年全镇共种植辣椒20xx0亩,品种主要以“长虹”、“足法”、“甜杂一号”等品种为主。
可以说,“十二五”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时期。与此同时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出“发展加快、布局优化、质量提升、领域拓展”的良好态势。
二)发展动力持续强劲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18万亿元,年均增长19%,其中2015年预计达4万亿元,同比增长7%,高于工业2个百分点;实现利润总额2万亿元,同比增长8%,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。(三)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
主攻方向:以种植、畜牧、渔业的产业布局为基础,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及县域集中,推进分工合理、优势互补、协调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布局,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力布局的良性互动,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农业协调发展。
本区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,光照时间长,热量充足,以绿洲灌溉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为主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将重点建设以优质强筋、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,以及优质棉花产业带。
由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形成或规划建设而形成工业地域。在一个地区内,工厂之间、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,并不是孤立存在的,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。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,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,一类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。
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: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,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 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而形成的工业地域,在柜挂工业用地上,先建成基础设施,再吸引投资者建厂。
现代工业的特点决定了工业企业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,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,形成了工业地域。
这里经济基础雄厚,交通便利,劳动力质量高,煤铁资源丰富,核能、航空、汽车、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工业作为发达,钢铁、机床、船舶、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。工业地域逐渐从内陆向沿海地区发展。东欧工业区主要包括俄罗斯、乌克兰、捷克、波兰等国的主要工业区。